吉林手術室凈化通過控制微生物污染、維持合適的溫濕度、控制氣流與壓力等多方面措施來確保醫療安全,以下是具體介紹:
控制微生物污染
空氣過濾:采用高效空氣過濾系統,如高效空氣粒子過濾器(HEPA),可過濾掉空氣中≥0.3微米的顆粒,包括細菌、病毒和塵埃等,能有效阻擋微生物隨空氣進入手術室,使手術室達到相應的潔凈級別,如百級手術室可將每立方米空氣中大于等于0.5微米的塵埃粒子數控制在100顆以內。
表面清潔與消毒:定期對手術室的墻面、地面、手術臺、器械柜等所有表面進行清潔和消毒,使用合適的消毒劑,如含氯消毒劑、過氧化氫等,按照規定的濃度和方法進行擦拭,以殺滅可能附著在表面的微生物。
人員衛生管理:進入手術室的醫護人員必須更換無菌手術衣、戴口罩、帽子、手套等,嚴格進行手衛生,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,必要時使用手消毒劑,減少人員攜帶的微生物進入手術室。
溫濕度與壓力控制
溫濕度調節:一般手術室溫度應控制在22-25℃,相對濕度保持在40%-60%,這樣的環境有利于患者的舒適度和醫護人員的操作,同時也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。通過安裝空調系統和濕度調節設備,實時監測和調節溫濕度,確保其穩定在合適范圍內。
正壓控制:使手術室保持正壓狀態,即室內壓力高于相鄰的輔助區域如更衣室、走廊等,防止外部受污染的空氣流入手術室。正壓差值通常控制在5-10帕斯卡,通過合理設計送風和排風系統來實現。
氣流組織:采用合理的氣流組織形式,如垂直層流或水平層流,使空氣以均勻的速度和方向流動,減少氣流死角和渦流,避免污染物在室內積聚和擴散,確保手術區域處于潔凈的空氣環境中。
監測與維護
空氣質量監測:定期對手術室的空氣質量進行全面監測,包括塵埃粒子數、浮游菌、沉降菌等指標的檢測。采用空氣采樣器等設備進行采樣,然后在實驗室進行培養和分析,根據檢測結果及時發現潛在的污染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。
設備維護:建立完善的凈化設備維護管理制度,定期對空氣凈化系統、空調系統、消毒設備等進行檢查、維護和保養。及時更換過濾器、檢修風機等設備部件,確保設備正常運行,保證凈化效果的穩定性。
水質管理:對于手術室使用的水,如洗手用水、器械清洗用水等,要進行嚴格的水質監測和處理,確保水質符合衛生標準,防止水中的微生物和雜質對手術造成污染。通常采用過濾、消毒等水處理技術,去除水中的雜質和微生物。
醫療設備管理
設備清潔與消毒:手術器械和設備在使用前必須進行嚴格的清潔、消毒和滅菌處理,根據器械的材質和用途選擇合適的消毒滅菌方法,如高溫高壓滅菌、環氧乙烷滅菌、過氧化氫等離子體滅菌等。使用后及時進行清洗,去除血跡、污垢等,防止微生物滋生。
設備擺放與使用:合理規劃手術室醫療設備的擺放位置,避免影響氣流和清潔工作,同時便于醫護人員操作。設備使用過程中要遵循操作規程,防止因操作不當導致設備污染或損壞,影響手術安全。